履带式运输车 http://www.thinkphp7.cn/ 深圳发展临空经济优势明显,但整体布局和规模化发展稍显不足,建议围绕战略定位,从产业、空间、人才和协同等方面全面激发潜能。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钟鸣近日,《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策略国际咨询》项目正式启动。本次研究以宝安国际机场为核心,划定了约155.6平方公里的发展战略研究范围,其中实施策略的研究范围囊括了机场东、立新湖、九围三大总部区。在现有成熟运营机场的基础上探索发展临空经济,既是要素聚集的自然趋势,也是充分放大机场辐射效应,以开放型经济模式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国际分工竞争力的主动选择。 从基础条件来看,深圳发展临空经济具有四方面优势因素。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圳机场地处湾区核心区位,与城市中心区距离较近,享有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前海扩容区“三区”叠加优势。二是优厚的腹地支撑。深圳经济基本面稳固,产业上实现了从加工贸易到高技术创新的转型,而深圳机场所在的宝安区更是工业大区和制造业强区,在2022赛迪百强区中排名全国第五,能提供强大的腹地支撑。三是复合式的交通联结能力。深圳机场片区是集航空、铁路、地铁、高速、码头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近年来随着机场第三跑道、T1和T2航站楼、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大设施的规划建设,终端保障能力和交通联结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创新型的管理体制机制。深圳机场是国内首家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管理的机场,属地化和市场化程度高。而随着《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的正式出台和空港新城的建设启动,湾区发展事务中心和大空港新城发展事务中心也逐步设立并承担起片区研究和统筹对接工作,专班管理模式更具针对性和落地性。 2021年,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635.8万人次和货邮吞吐量156.8万吨,均排名全国第三,累计恢复比例高于全国前十大机场平均值10.3个百分点,基础性的机场建设和运营较为稳健。另一方面,深圳临空经济的整体布局和规模化发展相对滞后。全国目前已批准设立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深圳尚未纳入。根据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至少需具备城市基础、运输条件、战略规划、产业发展四大条件,深圳在前两个方面均符合要求,但后两点还需做好引导和布局。结合本次国际咨询的相关内容和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的经验,建议深圳从战略定位,从产业、空间、人才和协同等方面出发提升临空经济发势能。 首先,进一步明晰定位和发展主驱。目前较为成功的临空经济区均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驱动模式,根据东滩智库的研究总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航空城中,香港属于高端服务业驱动型,澳门为旅游业驱动型,广州是国际航空枢纽驱动型,珠海则是会展驱动型。深圳机场位于穗港两大国际化机场之间,起步较晚,若想迎头赶上,首要任务便是明晰定位和路径,对宝安区而言,临空经济区是产业体系重构及与前海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对深圳市而言,可参考对标德克萨斯达拉斯机场,重点突出高科技产业驱动优势,在错位竞争的同时实现最大化赋能本土产业。因此,在整体规划确定后,深圳可积极申报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制定临空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配套文件并推动落地。 其次,做优做深产业的筛选和培育。按照临空经济区的时空特性,业界一般建议以机场为圆心,依次布局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目前深圳在第一圈层已形成客货结合的航空运输与航空物流产业体系、以航空餐食和旅客服务为主的航空服务产业体系,其中航空物流园已具备一定的集聚效应。第二圈层的总部经济和会展商贸产业尚处在规划和建设阶段。第三圈层宝安区已经具备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优势,但布局较为分散、航空指向性不强,需要在巩固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目前,深圳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已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因此,可探索在立新湖科创总部区、铁仔山高新区等区域进行该类型产业集群的集中培育。 再次,细化设计空间布局。此前,深圳基于一般临空经济区的圈层结构,结合宝安国际机场长条状的临海建设格局,向南北两侧和东侧进行适度延展,形成了“走廊+集群”的空间形态。目前,该区域内仍有众多老旧密集的城中村,且由于限高等因素未能进行存量开发。接下来,可统筹考量文化保护、村民利益和产业圈层渐次过渡等因素来进行整体空间设计。 从次,集聚临空专业人才。临空经济的发展需要规划设计、产业运营、研发创新等多种类型的人才。深圳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有待加速,需从“引育留用”全链条进行推动,特别是要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用性人才培养和中高端人才交流平台构建。 最后,深入推动产业和区域协同。一方面,通过细化分工加强产业协同。以会展为例,今年5月,深圳市商务局发布了《深圳市关于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若干措施》,提出高质量培育三大会展集聚区的目标。目前,深圳三大会展区其实是近市中心导向、交通枢纽导向和区域需求导向三种不同的区位选择结果。借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空港经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建议深圳明确三大会展集聚区的细分展会类别,利用好三个会展集聚区形成多轮驱动,福田会展中心可重点举办消费和文化创意类展会,宝安会展中心可发展贸易展和产业类专业展会,龙岗则更多聚焦于服务深圳东部及莞惠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交通衔接加强区域协同。可在“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的总体战略下,加强各区域板块的协同。深圳临空经济可通过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向西辐射中山、江门等地,通过高速、地铁向西扩散至东部地区,需加速推动12、20号线及相关的重大交通通廊的建设。同时,大空港首轮开发的国际会展中心区域仍在建设中,周边“断头路”和道路拥堵问题也被多次反映,建议加快完善区域市政道路,形成通达便捷的“微循环”系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屯溪百科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