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 1978年4月上旬,海军南海舰队106号导弹驱逐舰在湛江港爆炸沉没,导致134名军人牺牲。这起事故,是海军建军以来最严重的。得知消息后,邓小平第一时间对海军主要负责人苏振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当时,苏振华隶属于“凡是派”,而邓小平在各种公开场合反对“两个凡是”。所以,对于邓小平的批评,苏振华很不服气。 苏振华 4月12日,苏振华找到提出“两个凡是”的华国锋抱怨自己被批评的事,两个人聊得十分投机。华国锋为了鼓舞遭受了打击的海军,向苏振华表达了准备去看看海军的意思。 但阅军是大事,按照制度规定,是要经过中央军委商议之后才能决定的,华国锋为何仅同苏振华商议完就草草决定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密谋准备 华国锋此时正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他去看看海军也就意味着要对海军进行检阅。苏振华听此提议后,立即决定要搞个大的,不辜负主席的期待。 当天,苏振华从华国锋处离开后,立即联系了海军参谋长杨国宇及三位海军副司令杜义德、刘道义、卢仁灿去他办公室“商议”迎接华国锋主席检察海军的事。他表示,华主席视察海军是为鼓舞海军,是大喜事,所以要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做好万全准备。 图二 按照苏振华的想法,海军所有的兵力包括新型的鱼雷快艇等都要参加检阅,地点就定在大连。同时,他提出具体的布置由杨国宇全权负责。将一切说明之后,他却再三强调准备阅军的事情要绝对保密。 这时,与会人员方才知道,苏振华计划海军检阅的事根本就没有和海军总司令及总参谋进行汇报! 检阅海军但总司令却不知情,这太荒唐了,身为具体事宜负责人的杨国宇不能理解这一决定。在杨国宇看来,军人应以服从为天职,但苏振华这一举动已经逾矩。于是他提出异议:既然是海军检阅,哪有总司令、总参根本不知晓的道理呢? 对于杨国宇的提议,其他几人相继表示认同。苏振华当即表示,可以向总司令肖劲光汇报阅军之事,但不必再向总参请示,他强调阅军这件事他已经获得了华国锋主席的批准。此外,他还强调华主席前来只是检阅,不是调军,所以没有必要向总参及中央军委汇报。 杨国宇 苏振华哪里敢向总参报告哟,总参邓小平就106号失事事件才狠批了他,此时他不加强军队建设却大搞演习,邓参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所以苏振华这只是仗着华主席撑腰,给自己挣面子呢。然而,苏振华作为海军负责人,考虑问题还是过于简单了。 肖劲光的犹豫 4月13日一大早,杨国宇动身去了肖劲光家中,把苏振华开会说的内容汇报了一遍。 肖劲光当即表示同意进行阅军,对华国锋主席的检阅表现出热烈的欢迎。在肖劲光看来,当时106号爆炸事件刚发生不久,无论是海军内部还是外界都对海军缺乏信心。因此,借着华国锋主席检阅,还能好好地表现一番。 华国锋华国锋 所以在是否同意检阅的问题上,他的态度十分明确,同意。他强调,务必要将准备工作做好、做全面、做安全。但对于苏振华提出的地点,他提出还要好好斟酌一番。 最后,他特别批示杨国宇,海军检阅是大事,因此不能不将此事上报给军委。他强调,这件事不仅要汇报,还要当面汇报。 肖劲光是海军总司令,华国锋是中央军委主席,主席前来视察工作,下属没有拒绝的道理,所以肖劲光不能不同意阅军。但阅军这样的大事,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没有中央军委、总参不知道的道理。 苏振华这样努力瞒着总参,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不应该的,所以肖劲光的内心有些犹豫。这也是他交代杨国宇务必当面汇报给中央军委的原因。 苏振华 杨国宇的选择 4月14日下午,杨国宇按照原定计划到达旅顺,和另一位负责布置受阅的负责人傅继泽碰头。他们按照苏振华的指示,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受阅事宜。计划动用78艘舰艇、12架轰炸机和24架歼击机参与检阅,可见对此次检阅的重视程度。 但是,杨国宇心里始终惦记着肖司令的嘱托,且他本人也总觉得哪里不合流程。思虑再三,他再次向苏振华提出异议,希望他同意将此事报告给总参。 开始时,苏振华态度十分强硬,表示坚决要保密,不能报告。杨国宇便一次又一次地和他解释,倘若不报告给总参,海军司令部根本无法调出军队,演习根本无法进行。苏振华还以为,只要有华国锋主席的同意,调部队做个演习是很轻易的事哩。 图六 在杨国宇的劝说之下,苏振华终于松口,同意杨国宇把阅军的相关事宜报告给邓参。 但依照制度,杨国宇根本没有直接向邓参进行报告的资格。所以苏振华让他找邓参报告根本就是在故意为难。杨国宇当即表示,苏振华有加密的红机子,所以可以直接给邓参打电话汇报,苏振华不同意。 最后,苏振华想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法子,让杨国宇先将此事汇报给罗瑞卿秘书长,然后再去向邓参汇报。所以最终能否实现阅兵就要看这位秘书长罗瑞卿是什么态度了。 罗瑞卿的立场 4月17日,杨国宇在大连海校布置完相关受阅事宜之后,乘飞机到达北京求见罗瑞卿。 罗瑞卿 杨国宇将受阅的事情汇报之后,请求罗瑞卿立刻批准调动军队,并表示距离受阅的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批准晚了就会来不及准备。罗瑞卿作为总秘书长,十分清楚阅兵的影响。 倘若他同意调动部队,迎接华国锋主席的检阅,也就意味着他要站队到“凡是派”。但是他身为军队秘书长,拒绝接受军委主席提出的检阅也不符合制度。事关重大,他没有立刻给予杨国宇回复。沉默了许久之后,他这样指示杨国宇: 1.保证安全。对于不确定的项目不要搞; 2.国际国内有什么影响要考虑; 3.4月22日之后再行动。 罗瑞卿的指示虽然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从这三点指示上可以看出他的担忧是十分全面且严重的。首先,保证安全是在委婉提醒杨国宇,106号事件还未平息,此时阅兵无法断定人们的看法; 图八 其次,因为大连地理位置特殊,搞阅兵搞军事演习是否会引起误会?最后一条,是他知道阅兵乃是大事,一旦放在中央军委处,就是一个大问题,或许要讨论许久才有结果。他这是让杨国宇回去等消息。 罗瑞卿的考虑不无道理,大连距离苏联、日本都十分近,倘若我们准备部署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势必要考虑到邻国的反应也要考虑相应的措施,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但是阅兵定下的时间是5月10号,倘若等到4月22日才有结果,那杨国宇作为布置受阅事宜的主要负责人将会十分被动。因为结果是未知的,他不好向苏振华复命;因为结果是未知的,他是否应该继续准备受阅事宜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他坚持向罗瑞卿要一个说法。 图九 罗瑞卿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明确了态度“部队调动之前,我会向邓副主席汇报。倘若我21号之前还没给你回复,那你就给我打电话,问我17号的事情行不行,我说行你们就动。我说不行,那就以后再说了。” 得到准确答复后,杨国宇如释重负。待杨国宇走后,罗瑞卿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报告给了邓参,并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不同意搞阅兵。邓小平回他,“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最终,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海军阅军的安排不了了之。 事后,罗瑞卿的妻子郝治平问他,这件事你没有同意调动部队,可是将顶头上司给得罪了,你害不害怕? 罗瑞卿和夫人郝治平 面对妻子的询问,罗瑞卿大手一挥地回道,做这件事我内心坦荡,没有什么好怕的。何况,既然我在这个位置上,那我就要对整个军队负责的。就算最后我因为这件事受批评,最多也不过就是再对我进行批评一次罢了。 罗瑞卿总是这样,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华国锋和邓小平 后记 后来,在1979年7月的一次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还就苏振华为准备大搞阅兵这件事做了专门评价:“海军曾计划在旅顺搞军事演习,这个主意是坏的,政治立场是错误的,出发点也不好。" 随后,邓小平同志对罗瑞卿提出了表扬,表示其见解深刻有远见,看待问题更全面。他完全同意罗瑞卿的意见,制止了该军事演习计划。 邓小平 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罗瑞卿等人所冒的风险非同一般。他们为什么必须这么做?因为他们考虑的是后果,是国家利益。在他们做决定的时候,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屯溪百科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